如何梳理经济学学位论文的框架(下)
全文篇幅较长,分为上下两篇。点击《如何梳理经济学学位论文的框架》(上)查看五.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这部分主要是为论文核心部分的写作提供理论基础。如果是本科或者硕士论文,有些也可以与文献综述合并为一章。从写作的角度,由于分析问题的不同,每个人的风格和论文架构都会有所不同,这里欧亿5只是说一般的情况。 经济学的论文除了引言(头)和结论(尾)之外,中间的2-3章是论文的核心。核心内容通常包括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。理论分析包括经济学理论、数学模型(比如宏观和微观经济学模型)、博弈模型等;实证模型是通过数据整理,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。对于博士论文,通常欧亿5要求既有理论模型,也要有实证模型,且实证模型与理论模型之间需要有内在的一致性。即通常理论模型推导出的结论要采用实证模型进行验证。如果是本科或者硕士论文,通常构建理论模型或实证模型就够了。由于统计软件现在发展得较快,流行易上手,通常实证模型运用得更多。然而,虽然不要求用数学模型构建理论基础,在实证模型构建之前,欧亿5还是要从理论上把问题说清楚,避免“伪回归”的问题。避免伪回归问题的主要方法,就是不只是从数量上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,更主要的是从理论上论证二者的关系。比如,欧亿5以《中小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研究》这篇硕士论文为例,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,作者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小银行同业业务对流动性风险影响的机理,也就是理论分析。 图3《中小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研究》部分截图 除了进行理论分析,这部分也可以包含对某些问题现状的描述。通过理论分析或现状描述,如果你实证部分需要验证某些假设,那么这些假设也可以在这一部分中提出。以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的《数字普惠金融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》一文为例,实证结果只能告诉欧亿5数字普惠金融降低了商业信用二次配置,但欧亿5想知道这是为什么,那就需要在实证开始前把理论说清楚。因此,作者从几个市场主体的角度,从内在机理方面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。由于这个关系并不十分直接,逻辑也有些复杂,作者还画了框架图,以便更好地阐述这一问题。在此基础上,提出了研究假说。 图4《数字普惠金融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》部分截图六、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目前是经济学的学生相对容易入门的板块。对于博士论文,其核心板块由三个递进或平行的部分组成;对于本科或硕士学位论文,通常核心部分只研究一个问题。你可以根据篇幅,将实证研究中的两部分(研究设计和实证结果)设计为一章或两章。下面欧亿5就每部分需要研究的内容做逐一说明。(一) 研究设计 (1)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实证设计的第一步,是要交代论文选择的样本,以及数据来源。样本主要是介绍样本的内容,比如是上市公司数据、省级面板数据,还是地级市或区县的面板数据等;同时,还要介绍样本的区间。为了剔除极端值,欧亿5还会对样本进行简单的处理,比如对剔除一些缺失值较多的数据,并对连续型变量进行Winsorize处理。 (2)变量定义 通常欧亿5分三个部分介绍变量,即解释变量、被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。解释变量是在回归方程右手边的第一个变量(),被解释变量是方程左边的变量(y),控制变量是。比如在《数字普惠金融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》的论文中,普惠金融是解释变量,商业信用二次配置是被解释变量。 图5《数字普惠金融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》部分截图(3) 实证模型 建立实证模型,这部分不同的实证模型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?!妒制栈萁鹑谟肷桃敌庞枚闻渲谩返穆畚闹?,构建的是面板数据模型。 图6《数字普惠金融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》部分截图 (4)描述性统计分析 这部分大多数的作者会把它放在研究设计这一部分,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,它不是实证分析。描述性统计分析通??梢园ㄈ中问?,但不一定都放上去。较常见的是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,即变量的观测值、均值、标准差等。比如唐松等(2020)《恒产者恒心:“原罪”嫌疑、产权?;び朊裼笠导ㄐА氛馄?。图7《恒产者恒心:“原罪”嫌疑、产权?;び朊裼笠导ㄐА凡糠纸赝?nbsp; 第二种形式是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表,主要是看变量间的相关性程度。 第三种是单变量检验,多采用t检验的方法查看两组变量间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。比如唐松等(2020)《恒产者恒心:“原罪”嫌疑、产权?;び朊裼笠导ㄐА芬晃闹械谋砀?。在下面的表3中,如果t值或Z值显著,就说明两组间存在显著的差异。这是为实证分析奠定基础。 图8《恒产者恒心:“原罪”嫌疑、产权?;び朊裼笠导ㄐА凡糠纸赝迹ǘ?实证结果及分析 实证结果通常包括基准回归结果、稳健性检验(含内生性检验)、异质性分析、机制检验以及进一步的研究等。 (1) 基础回归结果 这部分需要呈现论文主题中基础的变量之间的关系。 (2) 稳健性检验 稳健性检验部分可以参考Stata连享会中的一篇推文(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163303276?v_p=86)。 (3)异质性分析 经济学论文中,欧亿5得到的不是一种直觉,比如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。如果仅是这样,那很多人会说,“这有什么可研究的呢,我不用数据验证都知道是这样的结果”。事实上,欧亿5希望知道故事背后更细的情况。比如,发展到何种程度是好的?对于任何国家而言,金融发展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吗?这也就是异质性分析的原因所在。欧亿5想知道,在欧亿5的样本中,基准结果的结论是否对于所有行业都是一样的?是否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是一样的。 异质性分析的方法,通常是分组,分成2-3组。如果你想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间分组,这种样本是现成的,直接为2组。另一种方式,是以均值或中位数分组。比如,如果想探究市场化程度高和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间差异,那可用市场化指数的均值为界限,将样本划分为两组。 欧亿5以王永进和冯笑(2018)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企业创新》一文为例。图9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企业创新》部分截图 (4)机制分析 经济学论文现在非常重视机制分析,即欧亿5看到了A对B的影响,那么其中的逻辑和内在机理是什么?对于机制分析,通常有几种方法,一是加入交叉项;二是直接将被解释变量替换为这个机制,再回归一次;三是中介效应模型。七.结论及启示 论文的结尾部分,总结结论,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。同时注意的是,对于学位论文,每章还应该有本章小结。